这种对战争的完美主义的要求,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开“质询会”、“听证会”,在伏波军的军官阶层里形成了很大的反弹,不仅元老军官对此十分不满,归化民军官在私下里也有议论:认为首长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吹毛求疵”。
朱鸣夏深知打仗这种事,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百分之百按计划执行的战斗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在这个时空里他们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组织优势,堪称每战必胜,损失极小,但是每次战后评点,还是会发现许多疏漏和没有执行到位的地方。
“都要按计划执行,零伤亡零损失打赢,这可太难啦。”朱鸣夏自言自语道。
“你在说什么呢?”许可正好走过来,问道。
“没什么。”朱鸣夏咳嗽了一声,“勘查下来情况怎么样?”
“老熊真是下本!”许可加重了语气说道,“初步清点战场遗弃的南洋步枪有五十一支。加上我们没找到的和溃军带走的,这支部队起码有100支南洋步枪。尸体上发现的也不少,估计每人至少配发了四十发子弹。”
xs63这种变革,一方面或许是情报人员所说的“奸细”带去的,一方面,也说明了主政的高官将帅并非都是无能之人。
想不到熊文灿还挺有本事的。朱鸣夏想。
原本他对俘获熊文灿不太感兴趣,现在突然有了一种活捉熊文灿交流一下想法的欲望。看看他这样的17世纪中国的顶尖人物是怎么看待元老院的。
几年来元老们已经接触过许多本时空的土著,但是大多数是底层的百姓。高级官员和知识分子极少。赵引弓虽然在杭州勾搭上了复社,但是复社的诸公和他的关系一直是流于表面的,尽管私下里有过不少深度的合作,但是在个人私交上并没有太多的进展――元老很难真正的融合进这个圈子里去。
高舜钦被绑架到临高之后,一直被软禁着。多年来元老院把他作为了解大明传统高级官僚思想的一个活标本,和他的谈话都作了录音记录整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