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他从来没有在士兵们面前提起过,偶然有士兵嘀咕起的时候还要斥责他“不要胡思乱想”,还解释说:“产能不够”。然而他自己内心里并不是太相信这个官方的说法。在他的经验里,元老院的物用从来都是多到奢侈的地步,几支步枪还说供应困难显然是有问题的。
想归想,但是表面上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毫不怀疑”,每天忙忙碌碌的操办着进军的事宜。
具体进军的目标,士兵们是不知道的。李冬也只是知道一个地名――他根本就不知道连州在哪,瑶人么,听说过,没见过。但是黎人他见过不少,也和他们打过仗,没觉得他们如何能战,想来这瑶人也厉害不到哪里去。
部队整顿行装的xs63罗旁山区的瑶人肯定群起响应。我们不能让瑶人对作乱有太大信心,所以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先平息连阳一带的瑶人作乱。”
其实黄超的这番见解,并没有超过前不久在华南军的粤北作战会议上的讨论内容。但是黄超是要去连阳第一线主政的人,和军方“统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黄超停了一下,见北炜还是在“倾心听讲”,愈发来了高谈阔论的劲头:“对于这次的连阳瑶乱,战略上还要先打,再分化,最后招抚。只是我现在对连州地区的情况不太清楚,具体的细节也就不好多谈了。”
“黄主任,目前连阳三城被我们控制的只有阳山县,其实严格的说连阳山县也不是我们控制的,而是被我们收编的当地的部分明军和当地百姓在抵抗。阳山县城目前被瑶人占领,连州城比较特殊:大明任命的连州知州崔世召不肯向我们投降,但是他还在苦苦支撑。目前被八排瑶重点围攻中。”
“崔世召这个人很有能力,而且素有清廉之名,对本地的治理也有一套。百姓愿意为他出死力,如果能为我们所用,肯定是个好的助力。”黄超说。
“这个就由你去考虑了,”北炜笑了笑,“现在八排瑶的主力就在连州城外,有一千多人武器主要是砍刀和药弩,有少部分火绳枪,城内兵力不详,应该主要是民壮――瑶民没铠甲,缺火器,短时间估计也攻不下来。等我们的绥江支队一到,战斗结果是没什么悬念的,但是后续的问题,就得靠你来解决喽。”
“你放心!”黄超知道自己此去风险极大,但是建功立业的含金量十足,“我一定把连州安抚平定!”
“你干部班子政务院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这次会随同你一起出发。我考虑你到连州之后局势复杂,所以这次归你指挥的国民军也多一些:连州是一个大队,连山、阳山各两个中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