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百八十九节两个关心归化民婚姻问题的元老(三) (6 / 10)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形成共识之后,双方分工,由王君去负责说服广州市的相关领导,给相亲活动“开绿灯”。相亲也好,结婚也罢,都是需要投入场地和物资的,必须得到地方实权派的支持。王君其实并非能说会道的人,但是他在工业部门工作,又负责着蒸汽机维修,属于硬邦邦的“技术干部”,地方元老本着“关键的时候能派上用处”的原则,一般都是比较客气的。

        至于杜易斌,则去负责说服收容所的妇女“主动选择”残疾归化民。

        说起来,要解决婚姻问题的“残疾归化民”并不比当年民政部门为志愿军伤残军人“找老婆”困难,元老院的大众医疗水平十分落后,物资严重短缺,即使到了现在,伤情严重的伤员基本上活不过下来。所以残疾归化民中很少有严重到“生活不能自理”程度,多为肢体残缺,相对而言难度不算太大。

        比较困难的是化学烧伤人员,在工业口的残疾归化民中这是个很大的群体。化学烧伤人员很多有面部疤痕和残缺,有的“和卡西莫多差不多”,其实对接触过很多残疾归化民的杜易斌来说,传说中的卡西莫多和他们比起来都可以算是美男子了。

        元老院的医学水平虽然做整容手术不成问题,但是受限于抗生素等一系列技术支持的不到位,面部整容手术开展的很少。杜易斌觉得他们才是最难办的一群人。

        不管大家如何谈看重的“心灵美”或者“人好”或者“上进心”,归结到最后总是视觉动物。杜易斌叹了口气:“没有组织上安排是不成的……”

        杜易斌到了皇华寺——这里过去是广州府的“普济堂”,现在改成了“广东省临时收容所”,作用和过去一样专门收容各种“无家可归”人员。

        这里已经修缮清理过,过去破败荒芜的景象被一扫而空,虽说修缮颇为仓促草率,但是较之当初刘三来视察时的惨状而言已是天壤之别。

        所长、副所长一干人已经在门前“恭候”杜易斌的到来,身后还跟着几十个老幼妇孺,都穿着一色毛蓝布的短褂子。手脸洗得干干净净来“欢迎首长视察”。

        他一下轿子,所长便迎了上来,满脸堆笑道:“杜首长好!我是这里的所长,叫陆为嘉,您叫我小陆就好了。”

        杜易斌见这“小陆”满脸胡子,皱纹深刻,哪里“小”了,便打趣道:“我看叫你‘老陆’差不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