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一十九节怀集分兵 (5 / 6)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所以黄超给自己也做了一面大旗,上书:大宋连阳招讨使兼知连州军事黄。看着这面旗,黄超是好好地过了一把装逼的瘾,同时,他也希望这面旗能向那些消息闭塞的瑶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他们虽然不是大明官府,但也是一个政权,愿意谈判。

        他向手下的官兵宣布,明天天亮后全军开拔,往东北方的阳山县进发,还强调了行军路线多为山路,让大伙做好思想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特别是鞋子。

        黄超打算的的作战意图是不直接攻击阳山县城,而是会先行进到阳山县的永化乡,平定该地,然后围点打援,伺机伏击回援的瑶民。

        永化乡的居民主要是瑶民,万历六年,阳山知县赵文正亲自深入瑶山,成功将白芒、老鸦、稍陀、三坑等瑶寨的瑶民编籍入户,并设置了永化乡。这是两广各地的历史中,少数对瑶民成功安抚的事迹之一。

        然而从不多情报上来看,占据阳山县城的瑶民大xs63,没有大江大河流经,元老院的水运优势在连山只能为零,因为连山补给不便,杨增只打算带三个连伏波军和两个中队的国民军去攻打连山,打下来之后就只驻扎一个连伏波军和那两个中队的国民军,作为防御贺州明军的一个据点和平定粤北瑶乱的一个支点,再带着两个连伏波军一路向东翻山越岭去连州。

        而连州则作为另一个支点,连州四周地势较为平坦,而且北江的支流连江水量充沛,一路联系了英德、阳山、连州三地,补给更为方便,攻占下来之后,就作为平定瑶乱的大本营。而阳山,作为连州、英德一线的中转站,必须尽快恢复。

        所以,经过简单商议之后,杨增和黄超决定兵分两路。杨增带兵向北打连山,黄超带着黎苗连、国民军一个大队和两个中队,总数600余人,往东恢复阳山。恢复阳山之后,俩人到连州汇合。

        怀集县,准备开赴连州的地步兵正在集结。黄超略略地检阅了一遍,以伏波军的标准,只有黎苗连才算得上军容严整,其他的,怎么看都像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伯伯。

        要是上级肯用一个伏波军的连换掉他手下除黎苗连外的虾兵蟹将,他是一百万个乐意。当年他就是带着伏波军一个排,再联合一些熟黎和本地的乡勇,把陵水的匪患,包括土匪和敌对的黎峒全部铲除干净的。

        此时杨增已经带队在群山之间爬了大半天。虽说他多年从军,早已经锻炼出充沛的体力,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率领部队走在如此规模的大山中间。六百多人的队伍在群山之间隐藏得无影无踪,杨增每隔15分钟就要派一次传令兵出去,保持部队前后不要脱节。这时杨增才明白为什么明代的两广瑶乱会如此难以收拾,果然大自然是一支军队的最大敌人,无休止地爬山毫无止境地消耗着部队的精力,已经近代化的伏波军在面对这种情况尚且还维持得住,而国民军却已经问题连连,国民军的体力已经到达了临界点,开始出现了掉队的情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