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麻烦事?咱们连媳妇都发了,婚礼都给他们办了,总不能包养儿子吧?”杜易斌多喝了几杯桑葚甜酒,脸都红了。
“包养儿子倒是用不着,婚房呢?”
“见鬼!”王君把杯子重重的拍到桌子上,“忘了这茬!”
中国式结婚的重点是房子,即使在17世纪也不例外。这即有利益上的考虑也有现实意义:都结婚了却不能同居那还叫什么婚姻?
第一批相亲的伤残归化民倒是问题不大,他们有政策福利可以享受,一旦成婚,民政部门都会发给一套住房。但是这一批可就是困难户了。
“他们在临高没有房子?为什么要到广州解决?”杜易斌不解。
“有啊,但是很少。”王君久在工厂,对归化民的生活状况比基本上宅在农场的杜易斌要熟悉多了,“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卢瑟,在临高买不起房子,基本上是租房和宿舍。调到广州工作之后全都安排在各企业机关的临时宿舍里。那种宿舍你也知道了,都是十几个,几十个人一大间的高低床,放个屁一屋子的人都听得到,怎么当婚房?”
“可我听说有单间夫妻宿舍啊……”
“那都是给已婚的归化民夫妻安排的,还有一部分是所谓的探亲宿舍。只能临时借用下当洞房。”
“靠,这问题比包养儿子还难。”杜易斌开始挠头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