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自然是大谈机械式计算机的光辉历史,但重点却是抬高穿孔卡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同时踩一踩手摇计算机。
“……毫无疑问,比起手工处理信息,卡片+机械处理器的组合要先进的多,在数字运算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至于档案分类处理这种复杂工作,机械计算机能够秒杀最勤勉的管理员。1890年,计算机第一次发威,当年美国的人口普查信息最终由一台源于巴贝奇的穿孔卡片式程控计算机汇总处理,六星期就完成了全部任务。可以做对比的是,此前的1880年人口普查则花了七年时间才处理完全部数据,导致得到的最终数据完全过时。这次胜利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随着内燃机、电动机的发明和机械工业的进步,机械计算机还将覆盖更多的领域。
“到20世纪中期,1911年建立的ib已经在以每年数千台的规模生产机械计算机,用来处理数十亿的卡片信息。在继电器的加强下,利用精密液压件构成计算单元的新一代计算机也即将上市,可以每秒进行数百次基础运算……
首先要引用督工的语录为自己站台,当然,后面机械计算机迅速被eniac比下去的话就省了。
接下来,冯诺又举了若干个商务制表机在美国政府和企业运行中的例子,最后提到
“在我们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8个领xs63之所以选了“文化”而不是“飞鱼”,是因为项目组已经在curta上花了不少的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相比键盘式的“飞鱼”,仿制“文化”似乎更容易一些。
杠杆式手摇计算机的主要组件包括左右数字盘,主动器,进位器,步进鼓,报数器,移位器,检数器等,制造难点依旧在进位器、报数器、移位器等机构的材料强度上,时而是拨棍、齿牙、齿片磨损过度,时而是扭簧、压簧片弹性不足,时而是十一齿轮公差太大,导致串数、带数、半数等问题。个别元件寿命大概只有万次左右。解决方法只能是勤上油、换件。
好在体积和重量反倒比curta放大版缩小了一些,寿命也更持久,毕竟机械结构更简单了一些,虽然没有那么精巧,但也占个朴素耐用。眼下造出了几个样品,不过仍然在反复测试和改进中。
大部分元老其实都带足了计算器,而计算中心的人力组计算任务也很少动用手摇计算机,原本对这东西的需求并不十分紧迫,相关设计、制造、测试人员,包括元老,被其他项目频繁借调,项目整体的效率不高。
不过,该项目得到了在以督公为精神领袖的蒸汽朋克团或明或暗的支持,所以一直处于“研发”状态,是机械工业口出了名的钓鱼项目。
不过,随着占领地域的扩大,特别是未来的占领区将扩大到两广,地方政府无法再延续过去在海南、台湾等地的“中央全包”的体制。各种财税、统计都是由政务院的派出小组来完成的。不论是海南、台湾还是济州,经济规模、人口重量都偏低,计算数量不大,倚靠极少数现代设备就可以完成基本的统计和分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