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百零八节卡片标准 (2 / 5)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然后是打孔规格,卡片基准直线x,即水平基准直线是卡片上缘直线,卡片基准点是右边缘上距x基准直线4127毫米的点,卡片基准直线y是通过基准点并与基准直线x垂直的直线。卡片平行于基准直线y的80条直线称为卡片的‘列’,列间距221毫米,卡片平行于基准直线x的12条直线称为卡片的‘行’,行间距635毫米。穿孔形状为矩形,孔中心位于行与列的交点上,其长边平行于y,短边平行于x,尺寸为长边32毫米,短边14毫米,误差不超过005毫米。同一横行上各代码孔的最小边缘距离应大于051毫米,孔中心线与行列标准线误差小于025毫米。”

        会场一片安静,与会者大概都在怀疑他们能否造出读取和打孔这么精密卡片的设备来。而冯诺想的则是忘了把造纸厂的人请来参加讨论,眼下能否造出合乎规格的纸来都十分难说,想爬个科技树,步步都是坑啊,千头万绪。不过他早有准备,继续说道

        “这是70年代末期国内发布的穿孔卡片标准,其制造精度当然是为了满足穿孔卡计算机xs63马千瞩自从当了“d日以来最强势政务院”的国务卿之后,头发又少了不少。他的日程以分钟计。挤出两个小时来参加会议,这算是莫大的“恩典”。冯诺知道自己这完全是“挠到了痒处”。

        为了充分阐述自己的理念和方案,虽然条件不许可他搞个玻璃板的ppt,但是他还是专门制作了“提纲”和“材料”。前者供领导抓纲契领的阅读;后者则是细节,领导有兴趣了就可以仔细阅读。

        至于其他的与会者,都算是行家里手,只要提供一分简单的技术说明就可以了。

        会议在政务院的会议室举行,冯诺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技术思路,目前讨论的各种技术方案,然后才进入正题。

        “为什么要采用穿孔卡片?其实很清楚,就是为了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三大难点。其一,文档尺寸、形状太多;其二,单个文档上记录的交易太多;其三,文档记录数据的形式和方法太多。换言之,就是标准化的问题。”

        冯诺停了一会,平缓一下紧张情绪,觉得自己的声调有点偏高。他没想到杨云真的在报告里提了这八字没一撇的穿孔卡计算机系统,还钓来了督公这条大鱼。冯诺太清楚领导来参观对事业的重要性了,这不仅仅是个人在领导面前露脸的问题,就算领导一言不发听完就走,也会对这个项目的前途产生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过去做生意请领导题个字是同样的道理。这机会必须抓住。

        穿孔卡计算机的立项研讨会已经开过一次,基本确定了参加人员和大致计划。这次会议主要是对“穿孔卡片”本身的讨论。因为这穿孔卡计算机和手摇计算机不同,首先得确定数据载体——穿孔卡片的规格和各种标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机械设计。元老院手里没有实物可以仿制,只能根据资料和卡片本身进行逆推。所以,项目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穿孔卡片的标准。

        冯诺当然极力拿到了负责这一块的任务,他本来就做了不少调研,又是企划院的代表,而那些搞机械和电力的元老对这事也不大感兴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