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卡的每一列可用来记录一个字符,包括从0到9的数字和26个英文字母,以及若干种符号,如等号,百分号等。每列记录一个字符,整个卡片共可以记录80个字符。”
“字符通过打孔实现,某列如果要表达一个数字,直接在第0行到第9行的对应行穿孔。如果某列要表达一个英文字母,则需要高区和数字区同时打孔。通常顶端还会印制该列的取值作为参考,具体方案请大家翻到资料附录2。”
穿孔卡片的每一列都能够存储1个英文字母,其方案为12-1a11-1j0-1/12-2b11-2k0-2s12-3c11-3l0-3t12-4d11-40-4u12-5e11-5n0-5v12-6f11-6o0-6w12-7g11-7p0-7x12-8h11-8q0-8y12-9i11-9r0-9z
“三行区上打孔,搭配1-9数字行打孔,共有3x9=27中方案,除去0-1位置表示特殊符号‘斜线’,刚好能表示26个字母。有意思的是,之所以用0-1表示斜线,则是因为整个方案中,就只有这个编码两个孔的距离最近,技术实现难度较大。此外,其他的特殊符号则可以用每列穿3个孔的若干方案解决。霍勒里思代码里仅用了8号孔作为搭配的孔,但这同时也揭示了,3孔编码在技术上是可能的。”
“之所以提到3孔编码,是考虑到中文编码的问题。”
这时会场出现了不少窃窃私语的声音。中文的编码是元老院应用穿孔卡的一大问题。当年穿孔卡计算机没有在国内自行生产,用途也不广泛,实际并无标准的中文编码方法。
穿孔卡比起元老们熟知的数据存储载体,容量实在小得可怜,每张187x83的卡片只能存80个字符,还只是英文字母。如果要是政府或者商务的业务处理也就罢了,大不了多用标准编号,比如几年前司凯德和洪璜楠力推的国家标准代码体系,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仅就眼下人口普查的需求来说,性别、籍贯、出生地、出生时间、现居所、文化水平、家庭成分等问题其实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编码解决,过去18位身份证上面仅用了6位就表示了全国每个人的出生地。原因很简单,命中每一个编码的人都很多,编制编码表是合适的。学过数据库的人画个er图就很容易发现本来xs63差为008毫米,各对应边的不平行度公差为008毫米,相邻两边的不垂直度公差不超过5分,缺角夹角为60度。请大家查看分发到手的资料。”
“然后是打孔规格,卡片基准直线x,即水平基准直线是卡片上缘直线,卡片基准点是右边缘上距x基准直线4127毫米的点,卡片基准直线y是通过基准点并与基准直线x垂直的直线。卡片平行于基准直线y的80条直线称为卡片的‘列’,列间距221毫米,卡片平行于基准直线x的12条直线称为卡片的‘行’,行间距635毫米。穿孔形状为矩形,孔中心位于行与列的交点上,其长边平行于y,短边平行于x,尺寸为长边32毫米,短边14毫米,误差不超过005毫米。同一横行上各代码孔的最小边缘距离应大于051毫米,孔中心线与行列标准线误差小于025毫米。”
会场一片安静,与会者大概都在怀疑他们能否造出读取和打孔这么精密卡片的设备来。而冯诺想的则是忘了把造纸厂的人请来参加讨论,眼下能否造出合乎规格的纸来都十分难说,想爬个科技树,步步都是坑啊,千头万绪。不过他早有准备,继续说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