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收住自己开始脱缰的思绪。这件事内部报告里得重重写上一笔,给那些听到统筹安排四个字就跟要了自己命一样乱嚎的元老县、市长们好好提个醒,让他们明白明白什么是全国一盘棋。想绕开财税局自己搞?等着被17世纪的土著们打脸吧。
“首长,艾局长那边派人来问,说那笔特别费的开支的申请您看过了吗?”来了个通讯员,在门口问道。
“什么特别费专门费的?!”王企益在脑海里正打着草稿,被人打断顿时没了好气。
“就是杜元老的那个‘归化民干部家庭生活促进备忘录’……”
“哦,是这个啊。”王企益这才回过神来。他们既然是挂的“财税局”的牌子,除了收钱,还得用钱。现在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广州市的一些预算外的支出,现在都要有明确的预算和批文才xs63遍求稳的心态怎么看也对不上。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目光又回到左手边刚刚粗粗浏览过的账册上。曾卷和黄平把当年期的总账和他们认为关键的分类账全部誊写了一份带回来,这份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让王企益很高兴。账册不多只有两三本,王企益觉得不要辜负了手下的辛苦,还是应该细细读一遍。
嗯?这流水是不是太多了?就在王企益准备给史家下一个守法公民结论的时候,最后一本账上天瑞园香港仓库的流水让他眼前一亮,猛地从椅子里坐了起来。香港仓库……三亚仓库……车间……原材料……王企益把三本账册全部摊开,拿起笔挨个比对。
原来如此!还没翻到最后几个数,王企益就基本明白了这史二公子偷梁换柱的把戏。天瑞园在香港岛上租赁的仓库,名义上是三亚工厂在大陆的中转仓,实际上史家通过它做起了二道贩子大赚差价。史家从大陆收购的丝制品和瓷器等等利用电报直接在天瑞园入账,但货物只运输到香港仓库中,然后以天瑞园的名义出售,货款也通过德隆汇至三亚,在三亚当地享受完减免甚至免税后,再通过大波班船将完税证明拿到香港海关抵免税款。最后买方只要来香港提货或由史家承运出境即可。史家靠着免税的利好能把香港仓库的出货价压低不少,所以生意很是不错,从流水上看这半年销售额增长了一成以上。
“啧啧,史公子呀史公子呀,你还是胆子太小了。”王企益转着手中的笔,不无遗憾的咂了咂嘴。你干嘛非要以天瑞园名义出售呢?用老店名义买用老店名义卖,然后销售所得货款在老店挂应收账款,实际货款让买家直接打入三亚的天瑞园账户。天瑞园这个分号和广州店还是一家,互相调货不付款不算销售,为什么不能利用一下呢?这样一来不就可以一分钱营业税都不用缴,比你现在三亚享受的减半优惠不是又多了层出息?唉……可惜可惜。王企益摇头晃脑颇有些意犹未尽。
哎?不对,好像屁股坐歪了。甩掉铅笔收回思绪,王企益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又缩回椅子里了。史家的小算盘是清楚了,但是处罚却不可能。非要说问题的话,也就是税务登记主营业务上没有写全,属于超范围经营,罚款最多也就是一两银子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