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伯璋疑惑道:“怎么了?”
“兄长恐怕说对了,崔家这么做,舞弊在其次,最主要便是针对咱们家——针对你。”她沉声说道,“不管你答得好还是不好,他们都只会让阿珪入选。”
陶伯璋愣了愣,思忖之后忽然反应过来:“难道是因为我们与徐家的事?”他说着,自己都不免感到难以置信,“就为了这个,堂堂建安崔氏就如此作为?”
陶云蔚不以为然地凉笑了一声:“这也没什么稀罕。”言罢,她又忖道,“我原以为崔太夫人若从徐氏那边知道了我们与杜大娘子有往来,应该多少能看出我们家对她强要安排徐家与我们联姻的不满。此番本就是徐氏理亏在先,她便是不在大宗学选录之事上另做一番安抚,也至少该换了徐家另找人选。没想到她倒是给了咱们家安抚,但却是一边安抚,一边直接打压了你,若不是那顶了你中选的人得意忘形、招摇显摆,恐怕我们还蒙在鼓里——而下一步,不管我们是想要崔家手上的举荐名额,还是就此作罢,你都势必有所牺牲。”
要前者,他们就得在陶、徐联姻上做出主动;选后者,那陶伯璋自然就没了入大宗学的机会。
思及此,陶云蔚皱了皱眉,说道:“阿珪年纪小,成才也尚需时日,崔家拿他来给咱们家安抚,自然是比扶持一个尚未拴住的你稳当。再者,万一你们两个因此生出些什么隔阂来,陶家人自己心不齐了,于他们也是好事。”
陶伯璋气道:“崔家此举未免用心太过狭隘!”
“阿兄,你给我句准话,你心里对和徐家的婚事是怎么想的?来日莫要反反复复,累己累人。”陶云蔚此时反倒异常的冷静。
陶伯璋想也不想地便道:“此事绝无可能,我大不了另寻出路,也绝不因此受人拿捏,更不会让全家不得安宁。”
“有你这句话便好。”陶云蔚颔首,“我知道如何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