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漕海运的诸般好处,赵俊臣当然看得清楚,而且因为国库存粮不足的事情,赵俊臣也一直都是忧心仲仲,自然也惦记过漕运粮耗的主意。
但……赵俊臣思考许久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般念头,虽然赵俊臣明知道海漕之事一旦落实,国库与民间的存粮就会迅速增加。
而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赵俊臣目前还不想触碰周尚景的底线——当然,也可以说是“不敢触碰周尚景的底线”——赵俊臣还承担不起与周尚景不死不休的代价。
在赵俊臣看来,改河槽为海漕之事迟早都要落实,但前提是周尚景已经离开了庙堂,只要是周尚景离开了庙堂、不再掌控“周党”这个庞然大物,赵俊臣就敢立刻向“周党”宣战!
根据赵俊臣的估算,等到周尚景离开庙堂之际,无论是山东与南直隶的沿岸海港,还是足够数量规模的远洋大舰,他都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推行海漕之事也是水到渠成。
然而,只要周尚景还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没有离去,赵俊臣就必须要继续隐忍。
简而言之,赵俊臣对于周尚景这个老狐狸是心存敬畏的。
赵俊臣这一次暗中重启了朝廷的河槽与海漕之争,也是利用了朝中清流,自己并不敢直接出面,最终目标也只是逼迫“周党”让步罢了,而不是真的要落实海漕之事。
所以,这件事情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赵俊臣为了自身的权势稳固,而放弃了全局大义。
也正因为如此,赵俊臣难免是心中有愧——虽然只有那么一丁点——于是也就不愿意深谈此事。
此时,见到李成儒依然是纠缠此事,出于这般心思,赵俊臣的表情也就冷淡了下来,缓缓说道:“朝廷的河槽与海漕之争,已是持续百年,真正的远见卓识之辈,又有谁不知道海漕的好处?但依然是无法改变河槽现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