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无他,程远道本人也是出身名门豪族,他的母系先祖就包括万历年间的漕运总督杨一鹏!
赵俊臣的意思很明显,若是要追究漕运衙门的责任,那也要首先追究程远道母家先祖的责任。
于是,程远道一时间也无法继续纠缠漕运衙门的弹劾,而是自认为抓住了赵俊臣的话柄,立刻问道“哦?听赵阁臣的意思,也认为海漕的成本更低、好处更多了?”
对于程远道而言,相较于弹劾漕运衙门,河漕与海漕之争自然是更为重要,不仅能让程远道本人留名史册,更还能为清流们争取更多利益。
听到程远道的询问,赵俊臣转头冲着程远道善意一笑,点头道“从长远来看,海漕的成本确实更低,所以本阁当然也愿意支持海漕之事!
但本阁刚才也说过了,程阁老计算海漕成本之际,数字虽然精准,但并不全面!
譬如说,海漕之事一旦推行,则必须要扩建沿岸海港,至少要扩建三到五处……大约会耗时十年左右,耗银约是八百万两……但这项成本,程阁老似乎并未计算。”
听到“十年”、“八百万”这些数字之后,包括德庆皇帝在内,太和殿内许多人皆是皱起了眉头。
庙堂之中的利益就这么多,一旦是把大批银子长期投向海港建设,百官们所分到的好处岂不是就要变少了?
“好家伙,一口气就要把八百万两银子全都揣进工部的腰包,怪不得赵俊臣会表态支持海漕之事!”——这就是许多官员的此时想法。
事实上,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工部尚书陈东祥立刻就跳了出来,拍着胸膛信誓旦旦的表示工部一定可以妥善完成海港扩建的任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