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辽东镇众将反应过来,吴应熊又说道:“兵法有云: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劲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兵法又有云: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说完,吴应熊再次转头看向赵俊臣,表情间满是请教之意,问道:“赵阁臣,您虽然是文臣出身,却也曾在陕甘三边全歼蒙古联军,可谓是战功赫赫,可谓是兵法大家……可知道这两段文字的意思?”
对於赵俊臣而言,这是一道送分题,但这道题目背後所蕴含的深意,却是值得深究。
赵俊臣仔细思索片刻後,很快就察觉到了吴应熊的真实想法,但还是缓缓道:“前一段文字乃是出自《孙子兵法》之中的《军争篇》,意思是率军奔赴战场夺先机之事有利有害,如果全军将士皆是不留余力的疾行奔赴战场,反而会影响行军速度,无法及时到达;行军之际若是让JiNg锐将士在前、疲弱将士在後,最後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将士可以准时抵达战场,余下将士皆是会脱离队伍、走散失联;
至於後一段文字,则是出自於《孙子兵法》之中的《虚实篇》,意思是率军出征之际需要提前知晓交战地点与交战时间,所以就要安排JiNg锐兵力作为先锋、打探敌情动态,否则就不可以千里作战!”
吴应熊点头赞道:“赵阁臣果然是学究天人,简直是把《孙子兵法》给研究透了,难怪是出将入相、战功赫赫!”
然後,吴应熊看向辽东镇众将,问道:“辽东镇的众位也皆是经验丰富的军中老将,你们认为……当本督率军驰援北路防区之际,应该是由哪支军队作为先锋探明敌情?应该是由哪支军队作为中军呼应前後?又应该是由哪支军队位於後军负责压阵?”
听到吴应熊的这般询问,辽东镇众将皆是面sE难看。
吴应熊所引用的这两段《孙子兵法》,皆是用兵至理,根本就没有任何反驳的余地。
但这两段兵家至理对於辽东镇而言却是极为不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