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最后同意杨潮修建烟台到潍坊的铁路了。
因为杨潮既不用借洋人的钱,也不用洋人的人,修建一条完全中国人修建,中国人运营的铁路,这在他看来看不出什么坏事,虽然操之于商贾之手,但总好过操之于洋人之手,毕竟商贾可没有坚船利炮,能够威胁到朝廷。
毕竟载沣也不是慈禧那个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老妖婆。
同时载沣立刻就按照杨潮的要求,发电报到天津,命詹天佑即刻进京。
詹天佑这个人,在后世的中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是在清朝,却颇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他是留美幼童,1872年,才12岁的詹天佑,就被清政府选拔派到了美国读书。
从小开始接触西方科技,八年后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
后来清政府的政策反复,恭亲王在跟慈禧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作为洋务运动成果的留美幼童成了牺牲品,中途被召回。此时清政府派到美国留学的这批幼童共有一百二十人,可是因为这次召回,毕业的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詹天佑。
詹天佑归国后,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如果那时候清政府就大力修筑铁路,兴办西方工业,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甲午之耻了。可是詹天佑被召回来后,他这个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竟然被派到了福建沈葆桢建立的船政学堂,也不是教书的,而是学习去了。学习驾船,而且很快就上了在福建的南洋舰队,不久就发生了中法战争,南洋舰队损失惨重,幸好詹天佑没有出意外,否则中国就要少一个伟大的人物了。
直到1888年,詹天佑才得以学以致用,被清政府派到了天津,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帮工程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