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七节 土地问题 (1 / 3)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回到北京,杨潮召集了农商部、财政部、国防部等几大部门讨论。△¢頂點小說,x.

        首先是国防部长段祺瑞就苏俄问题做了简短的回报,然后杨潮让大家讨论。

        “沙皇失败的关键并不在武器弹药上,而是粮食,沙皇军队缺乏粮食,就在当地征集,可是这惹恼了农民了。而沙皇的士兵大都是农民,结果苏俄一反击,沙皇的军队就崩溃了。我以为俄国的农业改革,对我国有很大的对比意义。”

        杨潮感叹着。

        但是其他人却很奇怪,他们认为俄国的农村跟中国的农村完全是两码事啊,俄国人是原始公社制度,中国完全是私有制度,怎么能扯的上关系,他们却不知道杨潮把后世的习惯给带进来了。

        俄国人的农村放在全世界也是最独特的,他们实行的是一种村社公有制度,这很奇特,历史研究认为是原始公有制遗迹,欧洲中世纪时还有残余,但是进入现代社会,就都已经废除了,法国和英国废除的极早,德国是拿破仑战争之后改革的。

        而沙皇俄国却一直没有改变。

        俄国农奴制时代,掌握农村的是大贵族,大贵族住在庄园中,有的跟农奴住在一起,有的则是农奴单独住在一起,农奴居住的地方叫做村社,类似中国的村子。

        村社有自己的土地,这些土地公有,农民每家都能分到土地,称为份地。但是村社从属于大贵族,农民必须先给地主家的农庄耕作完后,才能耕作自己家的土地。

        后来在1856年左右俄国被英法两个资本帝国暴揍一顿,发现不实行资本主义不行了,于是沙皇亚历山大开始改革。当时的做法是,废除了农奴身份,农奴从此没有给地主免费干活的义务,只需要跟做自己的份地就行。

        同时还允许农民赎买份地,将公有份地变成他们的私产,可是赎买价格太高。一开始还有富农这么做,慢慢的就消失了,只有一部分最肥沃的土地变成了私产,大半村社土地依然是份地。

        到了尼古拉沙皇手里,俄国农村基本上是地主庄园,富农私产和公用份地组成的结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