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村社份地占据了八成以上的农村耕地,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制度,因为每个人都能分到土地,根据人口变化。有的地方10年,有的地方12年,有的地方甚至1年就分一次,后世的中国农村人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国农村就是这么玩的。
这种方式保证了公平,但是却始终制约着俄国农业,因为份地被分割成一块一块小地,无法进行规模化耕种。也没有人去改良土壤,去进行水利建设。
所以斯托雷平继续促成改革。要积极推动农村中的富农去收购份地,希望组建大农场,像美国那样经营农业。可是农村问题严重,农民不愿意把公有土地分了,因为大多数人其实买不起土地。就好像后世中国政府说要把农村的土地征集搞开发,总是有农民起来反抗。
俄国也面对这个问题。
斯托雷平城里了银行鼓励富农。他认为那些富农更懂得经营,而村社里的农民则完全是混吃等死,交税不足有村社帮忙,村社也帮不了那就只能拖欠,俄国坐拥世界最庞大的耕地。粮食却始终不够自己吃,这很成问题。
但是斯托雷平的改革伤害到了这些农民的利益,他们不想自己的土地被分,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极为麻烦。因为农民不愿意私有化,你怎么办?你告诉他们可以分了公家的地,可是他们不愿意分。
农民不分地,土地就还是公有的,就不能变卖,富农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土地。
斯托雷平强硬推行,组织工作队下乡去分地,这是你家的,那是他家的。
土地分了之后,就可以买卖了,许多人为了一瓶酒就把自家的土地给卖了,因为他们那是公家的地,卖了后他还能在分份地。份地倒还有,但是已经没有那么肥沃的份地了。于是贫苦农民更加贫苦。
但是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农业整体增长了,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于是农民始终在聚积不满,所以才有革命。
而苏俄上台后,许诺农民把富农和地主的土地都归还农民,也就是归还村社,这得到了绝大多数贫农的支持,虽然形式不同,但说到底还是农民和地的问题,这就是农业社会最大的问题。
因此苏俄始终得到了农民的支持,而沙皇打回去后,倒是没有动农民的利益,可是没有粮食的时候自然要去村社里征集,征集粮食的哥萨克可是最没有素质的野蛮人,又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