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节 南洋大发展 (1 / 5)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会议刚刚结束,澳大利亚政府就通过了给与皮尔巴拉地区5万华人移民的配额,这才是英国人付出的代价。

        同时杨潮跟沃尔特完成了一系列资产的交换,杨潮用皮尔巴拉铁矿项目29%的股份,交换了汇丰银行41%的股份,加上过去持有的汇丰10%股份,完成了对汇丰的控股。

        从南洋问题,石油问题,英镑本位问题,到现在的铁矿问题和银行问题,中国经济和英国经济进一步捆绑,两国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开始进入一个超级蜜月期。

        5月多会议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中英之间的一系列经济协议就开始起作用,首先受影响的是南洋地区。

        准确的说是南洋的橡胶经济。

        南洋的橡胶种植业,主要是荷兰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在经营,其他国家虽然也偶有涉及,但是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最早在南洋开展橡胶经营的是英国人,橡胶树种苗都是英国人从葡萄牙统治下的巴西偷来的,华人一直到1896年,晚了英国十多年后,才有华侨商人陈齐贤在新加坡第一次尝试种植橡胶树。

        随着美国汽车业的发展,世界对橡胶的需求急速增加,欧美洋行纷纷介入这个领域。

        此时主导者是英国人,因为橡胶业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从种子种植到割胶需要6年时间,没有雄厚的资本根本就难以经营,华人的资本不算雄厚,而且经营理念比较保守,所以始终发展不大。

        英国人则善于利用金融市场融资,可以直接开辟大型种植园,进行长期经营。而华人则主要以中小型橡胶种植园为主,在产量上不可同日而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