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节 南洋大发展 (3 / 5)

作者:狂人阿Q 最后更新:2017/7/19 1:18:15
        华人的小庄园集约经营,战胜了洋人的大庄园科学管理,事情就是这么邪门。

        而且华人也慢慢扳回了贸易上的劣势,同样是用灵活战胜教条。

        新加坡是英国人管理的,比较规范,随着橡胶的发展,开始以规范化经营,所有的橡胶园出产的生胶都是一个规格,从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三个口岸出口。

        但是荷兰殖民地上的管理还很不规范,出口橡胶的口岸就有41个,橡胶种植又分的很散,于是华商开始到印尼将这些散胶收集起来,集中到新加坡加工、分类后转销出去。

        通过这种方式,华商不但开拓了大中小型种植园,还切入了橡胶的收购、加工和销售等下游产业,用了十年时间,打通了橡胶产业的整条产业链。

        到了今年,华人已经占据了南洋橡胶产量的七成,彻底逆转了跟洋人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的向高端产业链冲击。

        上游是种植园,种植橡胶和套种水果,下游就是橡胶加工和罐头厂。

        但是下游产业往往需要更大的投资,这又是华人的一大劣势,当中英之间签订了条约之后,尤其是杨潮收购了汇丰银行后,通过汇丰的渠道,联合上海银行团喀什向华商大量放款,这时候华商发现,英国人背后有个伦敦,原来他们背后也站着一个上海。

        在贷款的支持下,加上中国经济的繁荣,南洋华侨办工厂的愿望很强烈,一时间大量的罐头厂、橡胶加工厂开办起来。

        新加坡华侨领袖,刚刚被英国人任命为新加坡议会华人议员的陈嘉庚,雄心勃勃的带了一个代表团来到中国,现在上海进行了一番活动,跟多家银行达成了贷款协议,接着就杀奔山东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