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发天天往关帝庙跑,因为这里是约定俗成的找灵活的地方,大户人家修个房子,甚至雇个厨子,在这里都能找到人手。
可是这两年来,来雇人的越来越少,来找活的却越来越多,每每一个泥瓦匠,都会有几十个人争。一个杂活,上百人争,甚至还有为此打架致死的情况。
还好官府发放救济粮,每家每户都能领到户口的口粮,但是光吃干饭哪儿行,你不得配菜啊,菜钱、油钱,这些都要钱。孩子生个病,这都得钱。
而且王润发要脸,自认为是有头有脸的人,过去风光的时候,左邻右舍没少夸赞,他还真不好意思像邻居那样,每天去领救济粮,于是就让妻子和母亲轮流拿着户贴(明清时期传统的户口本,为白纸,记载家庭信息。还有黄册,作为官府存档。),去领取救济粮。
王润发自己则渴望能找到一个活,哪怕少挣点钱他都愿意,至于能找一份长工干,他已经不奢望了。
但是今天他看到了这个招工记录,还有在关帝庙门前摆开一张桌子的老账房。
很多人都围在账房面前问东问西。
“排队,排队!”
穿着统一着装,上面带有齿轮和麦穗型标记衣服的几个年轻人在大吼着,王润发认识这标志,这是富强工会的标志,他们工厂也有这个组织,不过他当年没有加入。
在这些工会分子的吆喝下,众人不情不愿的排起了队,王润发也忐忑不安的排在最后,他排的太后了,他不太报希望,但他也不敢走,还有一线希望就得等。
前面的人越来越少,后面的人越来越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