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五当然知道赵祯的意思,想了一会认真说道:“以臣对王韶的了解,他此去北京路是为了考察民风,同时也对契丹边军研析,总结之类。”
从赵小五的话,赵祯可以确定,王韶此行和目的和平戎策一样,对契丹进行考察,同时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进攻策略。
一个小小的兵部司理参军居然会有如此高远的想法,着实让人有些意外。
赵祯m0了m0下巴:“既然他要去北京路勘察契丹人,那就去吧!朕倒是他的其他奏疏。”
赵小五从怀掏出一本小册子道:“官家,此乃王韶之随笔,临走之前J由臣下保管,其便有和臣下的对话,包括格物,兵事两样,臣觉得其大有建树!”
一本快赶上《广韵》厚度的小册子被赵小五递了过来,赵祯微微点头,能有如此随笔,显然是下了真功夫。
把小册子J给才赵祯笑道:“这东西朕会御览的,但现在找你来却是因为格物之事。”说完便对一旁的曾公亮点了点头。
丁度和赵小五两人都没想到此行居然是要对格物的改革,在这一点上赵小五是绝对支持的,丁度也是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种简单的事情当然就应该J给个“科学家”来做,事情就是这样,赵祯是君王,不可能面面俱到,他需要的是人才,然后用人才去解决问题,他只要把握大方向就好。
曾公亮和丁度赵小五人对格物的热情超出了赵祯的预料,在赵祯离开工棚的时候,人都没有停止讨论,行礼都显得颇为仓促,才大为不满但赵祯并不会怪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