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赵祯的昭勋阁 (1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宋缔

        八月初八,又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也是赵祯御驾亲征的日子,神都城的城墙上竖起了无数的红Se旌旗,大宋火德,崇尚红Se,鲜YAn的大旗在风飘扬仿若一层层的血L。

        赵祯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他还是遵照了礼部的规矩,祭了天地之后才准备出发。

        他当然不是亲临前线去指挥冲杀的,坐镇大军的后方就好,如此一来士气也被鼓舞,同时前线将士不用担心他的安w而小心谨慎,束束脚以至贻误战。

        赵祯的亲征事实上只是给大军提高士气,稳定军心,除此之外最多的便是能更快的收到战报如此而已,赵祯绝不会G涉各军的作战。

        这是多年来他和武将之间的默契,皇帝以独裁的权利G涉武将的正常作战,这本身就是一个灾难X的错误。

        皇帝只是皇帝,极少有能做到雄才大略又武兼备的,这J乎不可能,隋炀帝事实上也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很可惜他在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独揽军权,最终也是征伐失败。

        放权事实上是一个帝王最难做到的事情,当你位高权重,当你万万人之上,当你独裁的时候,多年养成的习惯便会不自觉的驱使着你去G预权利。

        赵祯知道这个习惯,也经常被这习惯左右,但他努力的去克F,因为通过丁度的讲史,他发现,有时候平庸的皇帝任用将才往往会获得战争的胜利。

        反而是那些雄才大略之主会在战争上栽跟头,有时甚至是狼狈不堪,丑态百出。

        为何?当然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指挥军队,既然当了皇帝可不就是全天下都应该由他指挥吗?

        这时候,高高在上的君王就会忘记,皇帝也是一个职位,他即使权利再大也只是皇帝,并不能担任将领的位置,有的根本就不具备良将的潜质。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君王感叹“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