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赵祯的昭勋阁 (2 / 3)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而那些天资平庸的君王却是恰恰相反,他们贵在知道自己的不足,不会轻易的G涉将领的指挥,只要用人的当,往往会收到奇效。

        赵祯便是如此,他不会G涉军队的日常事务,也不会对如何打仗指画脚,只是命令将领以什么样的速度前进,并且提醒他们注意补给,剩下的事情纯粹是当一个“吉祥物”。

        当然,在如何用兵这一方面还是需要由参谋军事院的随行参谋负责,这些人天生就是“纸上谈兵”的,他们并非是庸才,恰恰相反各个都是战术能。

        所谓的纸上谈兵在这里完全是褒义词,意思是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通过不断汇集的战报,军情,他们能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推演,同时得出在什么地方进行伏击最合适。

        主要的目的便是给带兵的将领们提出建议,当然只是建议而已,至于将领们要不要听从,决定权完全在他们自己上。

        参谋的作用只是信息处理,分析,更多的时候只是F务与赵祯一人而已,并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利,所以对待他们的客官意见,将领们也会有所考虑和采纳,这样也就够了。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赵祯一直所提倡的,刚刚出了神都城之后,赵祯便利用最大的马车改为军情室,即便是在路上他也要了解大军的动向。

        苏轼作为赵祯的“秘书”已经常伴帝王左右,蔡伯俙这货也倒是灵,准备找一个替Si鬼出来,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放飞自我”了。

        再说他以使者的身份抵达恒逻斯城与塞尔柱的使者谈判,自然可以避过这场战争,但很可惜,赵祯的一张圣旨就把他找了回来。

        送圣旨的人是赵祯的带御器械,蔡伯俙想拖延也不成。

        这场战争乃是大宋最重要的战争,赵祯打算把所有能力出众的人都挑选出来,武双方都要出力,最后封赏的时候好酌情加官进爵。

        这一次赵祯打算把尘封在历史的东西拖出来,建立功臣阁馆。

        唐时有凌烟阁,虽说位于唐朝皇g0ng内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却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既然唐太宗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