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从头到尾的哔哔让赵祯非常的不爽,话说的是直接,但并没有让他不舒F,唯一让他不舒F的地方就在于他翻来覆去的说,就是不敢迈出最后一步直奔主题。
赵祯当然知道,这就是皇权可怖的地方,它会不自觉的影响着身边的人,为何一朝出现明君之后很快就会出现昏君
原因很简单,明君出现的时候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大和加强,所有人都敬畏它,不是出自于恐惧而是出自于尊重,皇权被捧得高高的。
而这高高在上的皇权不断的加强,到了子孙的之后,便依旧沿袭了它的强大,平庸之君的皇权如同一柄双刃剑,对外凌厉的同时也在摧毁着皇权自身。
赵祯当然知道包拯是什么意思,皇权要限制,相权要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但他始终不敢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这就有点急人了,赵祯已经相好,无论包拯说出怎样的话来,他都不会生气,反而认真考虑,积极采纳,作为对皇权发展的重要建议。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是没错的,赵祯身为皇帝,坐拥最高的权利和最大的江山,世上没有任何人能与他b肩或是相提媲美,这也意味着赵祯的眼睛已经无法看清自己。
为了征FC原,赵祯已经“打碎”了面前的“镜子”,他知道自己的固执和执着在朝臣们眼是个什么模样,但他自己却不愿看,因为C原是必征之地,也是他计划重要的一环。
眼下C原已经被征F,环顾大宋四周,无有威胁也无有对,这时候的大宋王朝终于超越前袋完成了华夏历史上J乎不可能的任务。
而这时候皇权的膨胀也已经到了极限,赵祯这位大宋的一国之君在C原上的呼L贝尔城一待就是年,而这段时间朝臣们对他的上疏也只是略微C促,并未有太多严厉之言。
一者是朝臣们都知道,C原非官家无以平定,他是整个对契丹计划的制定者,只有他在才能做好,二者便是朝臣们对皇权的尊重,或者说是恐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