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两千二百九十章出宫的赵官家 (3 / 8)

作者:我欲乘风归 最后更新:2021/8/19 21:18:01
        三才正sE道:“官家,说奴婢惧内是错的,奴婢应该感谢拙荆,是她时刻提醒奴婢在g0ng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奴婢,也影响这个家!”

        赵祯笑了笑,望着三才道:“你这当真是娶了一位好婆娘,朕也没有把这县君之位白白册封下来。”

        三才连连点头:“官家的眼光自然是不会错的,贱内一手的好饭食,还请您移驾内堂……”

        赵祯摆了摆手便在院内的葡萄藤下坐了:“便在此处,朕在g0ng中便是整天呆在殿堂之内早已厌烦,你这葡萄藤倒是不错,新疆路移来的?”

        三才练练摆手道:“官家,奴婢可没有那么多的钱财从新疆路千里迢迢的移植过来,都是买了种子洒下,拙荆打理的。”

        “朕可是听说东城的人家只要有葡萄藤的,xs63一辆宽大的车驾从“小偏门”驶出,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g0ng中大官三才的车驾,每家都会在马车上装有徽记,或是旗号,或是灯号,为的就是让人清楚这是谁家的马车里面做的是什么人。

        说到底大宋依旧脱离不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上下尊卑这东西不光在家中有用,在君臣之间有用,在庶民与士大夫之间亦是存在的。

        赵祯虽然改变了大宋的许多东西,但却无法一下改变大宋,使得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消失。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华夏百姓的思想越来越进步,不断的打破阶层之间的壁垒,士农工商,除了士大夫阶级外,其他三个阶级相差不多。

        便是士大夫阶级依旧是拥有打破的可能,大宋的百姓参与科举的权利已经彻底普及,便是屠户,妓子这般的贱业之后也可以参加科举。

        现在的大宋科举不看出身只看能力高低,当然人品依旧是在考察之列的,赵祯的科举改革最成功的地方不在于对科举制度的完善,而是在开放范围之后依旧保持了对士子德行的考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