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五十八节余波 (3 / 8)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这个岛离大屿山本岛极近,近到相隔两岸的海峡只需要横水渡的形势就能通过。这里的海位置非常优越。葡萄牙人曾经企图在大澳岛建立殖民地,作为对中国进行贸易的口岸。但是随着他们在屯门海战中的失败,这个企图彻底的破产了。

        现在,澳洲人来了。

        石志奇带着海兵们乘坐大发艇来到大澳岛上。大澳的村民大多是疍家,疍家全是渔民和水手,当海盗的和平日里顺手干些海盗勾当的人不少――被打死和抓走的海盗中也有些本地的村民。这会听说灭了郑保大帮的髡贼们来了,一个个胆战心惊,但是谁都不敢抵抗,一番紧急的磋商之后公推了几个村中的长者去迎接。

        “这里的房子有点象少数民族的房子。”石志奇看着村里建在海边半水半陆的“干阑”式的棚屋发表评论说。

        乐琳说:“这是棚屋。是这里的特色。大澳岛叫香港的威尼斯。来大屿山玩此地可是必来得地方。海鲜很棒。”

        海鲜这个话题引不起任何元老的兴趣,吃海鲜在元老们中间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中的常态。

        海兵们把村里的使者带来。疍家无论穿着还是方言都和本地的广府人不大一样。石志奇当然听不懂他们的话,但是在临高政权海军中疍家人却不算太少,双方很快就能沟通起来。

        使者献上礼物:五十两银子和一些零星的金银,以示服从之意思。石志奇说了些客气的话,命人收下。表示不会对当地的村子有所扰乱。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听从澳宋政权的吩咐就可以保护他们的安全。

        大屿山岛上的居民,不管是广府、福佬、客家还是疍家,大多是渔民、船工和水手。陈海阳知道:按照历史学家的考据,他们从10世纪开始就在这海域过着半海盗半渔民的日子。一般来说,海盗也是很好的水手,这里的居民虽然有“通匪”的问题,却是极好的海军兵员的来源地。何况眼下他也暂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度这里进行“民事改造”。所以他的对当地的民事问题的指导政策是宽容的,没有对大屿山和附近岛屿的村民采取严厉的措施。以免遭到过度的敌对情绪。只是要求各村将逃散的海盗交出来。当然,他们肯定不会交出自己的亲人同乡,但是对外来的海盗就不会客气了。

        在石志奇的命令下,大澳岛上的村子委任了联络员,照规定每十天一次去港岛开会。同时还有所谓的“合理负担”。这种合理负担即有鱼虾海产品的供应,也包括人力和船只的无偿征发。这种政策也遍及到整个大屿山岛的各个村落。

        修筑在大澳岛上的哨所,就建在村民们称为“番鬼塘”的地点。此地原本就是葡萄牙人修筑堡垒,准备开辟商埠的地方。在原地还能见到许多一百多年前葡萄牙人残留的痕迹:修筑堡垒和建筑的石块、瓦砾,锈蚀的不成样子的铁器。甚至还有礁石间留下的少量船只残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