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见到她的?”
“在酒馆,然后有人带我去的——给我带了蒙眼布。”
“她很小心。”总督自语道。看来李丝雅的仇人不少。澳门又不是个很大的地方,要藏身不太容易。
“说说澳洲人吧。”
萨万奇·冈萨雷斯就从他到澳门之后的各种见闻述说了一遍,尤其谈到了在澳门销售的各种“澳洲货”:打量的朗姆酒和中国烈酒、各种纸张,从最好的书写用纸到如厕用的手纸应有尽有;各种糖货,最热销的白糖、冰糖和水果味的糖果……德·卡蓬蒂尔听得很认真——尽管眼前的西班克大兵说话颠三倒四,缺乏条理,却是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李丝雅提供的情报综合起来,就足够让巴达维亚当局确定对澳洲人的政策了,澳洲人的出现,最初没有引起东印度公司的注意——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口岸广州被葡萄牙人占据,东印度公司企图在漳州泉州开设贸易口岸的企图失败后,对华贸易窗口就转移到xs63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壁炉前面。此人神态高傲凶残,目光犀利,前额宽阔,嘴边两撇八字须,再加上唇下的短髭,使本来瘦削的脸显得挺长。皮肤多年暴晒在东印度的阳光下,变成一种不健康的古铜色。他虽然才四十出头,头发却已呈斑白――东印度不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地方。
这个人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德·卡蓬蒂尔。作为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奠基人杨·彼得·科恩的后续者,他同样是一位出色的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的总督,有着东印度公司的高级管理人所有的一切特征:精明、冷酷、工于心计和坚韧不拔。
“是的,大人,”萨万奇·冈萨雷斯说,“一共花了四千盾。”
“真不少。”总督大人以商人式反应脱口而出。冈萨雷斯心里鄙夷了一下——虽然他不过是卡斯蒂利亚乡下的一个所谓的“乡绅”出身,却有着所谓“西班牙爵爷”式的性格,和荷兰人的“小店主”式的思维格格不入。
德·卡蓬蒂尔仔细的看着手里这本装订起来的小册子。上面用一种娟秀的女人的漂亮花体字写着他提出的125个问题的答案。有的答案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有的却一口气写着几十页。
他摇了下桌子上的铃铛,他的秘书走了进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