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九节集村并屯(二) (4 / 6)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从这里俯瞰下面,原本的几个小村落已经被拆为平地,山坡下是修得整整齐齐的“过渡营”虽然十分简陋,但是形制统一,道路齐整,看上去倒也有一种整齐的美感。

        工地上,蚂蚁一般的奉公队员们正在工作,车辆川流不息,四面红旗招展。几处主要设施都在同时开工。还有许多人在不远处新开辟的采石场工作,叮叮当当的采石声随着风声不时传来。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有大量的牛马参加工作,因而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特别是在筑路和平整土地上。济州岛的第一个标准村的轮廓已经初步显露出来了。

        按照“新行政示范区”的规划,济州岛要建立一个标准村的网络。季润之按照文总的思路完成了标准村的规划和细节设计。总体说来,标准村的概念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的,分为耕作村、副业村和牧业村,但是在一般的环境下这样的高度分工很难做到。济州岛可以算是一个特例,它本身高度的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结构和稀少的人口使得这一规划能够实施下去。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标准的农业村的建筑和耕地大小为1350m*1350m。分为9*9共81个150m*150m的格子(含道路等设施)。

        耕地分两部分,分别各有38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面约有2.2公顷土地,由村里的38户居民进行轮作,为了公平起见每家都应该有较远和较近的各一块地,一块种植粮食,另一块种植畜牧作物或绿肥。村庄本体在正〖中〗央,占用一个格子的空间。

        村庄本身是4排建筑物围起来的一个正方形。每侧墙像客家围楼一样同时也是村民住所。所有房屋的窗户都朝向内部开窗。住房均为二层建筑,如果建筑材料获取容易或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修为三层。每边安排10户居民。有一条边的中间部分安排大门和村公所,占用约两户的位置。围屋的每个角有向外突出的角楼,主要起公共储存、瞭望、防御的作用。其中一个角楼的底楼安排厕所,厕所下面是沼气池。沼气池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沼气――一百多人的粪便和生活污水产生的沼气是不够做生活燃料的,只能用做公关照明用。

        沼气池的作用是对废水和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过的废水通过暗渠排到灌溉渠道内。至于沼气沉渣定期清理后就是很好的肥料。

        村庄中间围起来的空场就是水井和打谷场的所在。这样一共占去了77个格子,余下的4块格子用来安排村庄连接大路的路面,两侧安排铁匠铺子等等不适合放在村庄中的公共建筑。如果环境许可,村庄的周边的丘陵应予以封山保护,以便村庄取得燃料和种植经济作物所用。

        村子中间的打谷场,除了用来打谷和作为村民聚会之用。这种村子,主要用于生产而不是防御,打谷场其实也是有为路过的伏波军、治安军休息所用的目的。

        在具备粮食库存和火枪的情况下,这种村庄可以有效的抵抗一切冷兵器游匪的攻击。在进驻了最多一个营的正规部队后,这个村庄就是任何土著势力均无法拔除的堡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