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六十九节集村并屯(二) (5 / 6)

作者:吹牛者 最后更新:2024/2/7 11:59:14
        在以牧业或者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这一体系也可以使用,只不过在土地配置和公关建筑上有所调整,比如这个兴建中的国有济州第一畜牧场附属水原洞初号牧业村就没有每户耕地的布置。只有几块公有耕地,用来种植少量的杂粮和蔬菜。在海南进行的若干标准村试点中,由于土地产权的限制,标准村的土地配置也没有按照这一方案进行理想化配置。

        标准村的居民人数,理想条件下村庄里的居民应该符合60岁以下,每个年龄的男女都各有1~1.5个的情况,共计150人左右,根据现代加拿大清教徒的安排,超过200人即应该分村――因村内事务已经难以协调了。

        在稳定的环境下,人口是逐渐增多的――在临高的体系下,这些多余的人员会被运至元老院所安xs63方式以供参考。

        但是金老爷的庄园里却什么都没有,冯宗泽大发一笔横财的想法彻底的破灭了。

        “没想到这里这么穷!要不是有马牛真是亏大了。”冯宗泽嘀咕着,临时工程指挥部设在庄园的一座观景亭里――说是亭子,其实四面都有长窗,关起来是小屋子。现在冯宗泽叫人把三面都打开,带着青草和野huā香气的春风吹拂进来,让他身心舒畅。

        从这里俯瞰下面,原本的几个小村落已经被拆为平地,山坡下是修得整整齐齐的“过渡营”虽然十分简陋,但是形制统一,道路齐整,看上去倒也有一种整齐的美感。

        工地上,蚂蚁一般的奉公队员们正在工作,车辆川流不息,四面红旗招展。几处主要设施都在同时开工。还有许多人在不远处新开辟的采石场工作,叮叮当当的采石声随着风声不时传来。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有大量的牛马参加工作,因而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特别是在筑路和平整土地上。济州岛的第一个标准村的轮廓已经初步显露出来了。

        按照“新行政示范区”的规划,济州岛要建立一个标准村的网络。季润之按照文总的思路完成了标准村的规划和细节设计。总体说来,标准村的概念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础上的,分为耕作村、副业村和牧业村,但是在一般的环境下这样的高度分工很难做到。济州岛可以算是一个特例,它本身高度的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结构和稀少的人口使得这一规划能够实施下去。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标准的农业村的建筑和耕地大小为1350m*1350m。分为9*9共81个150m*150m的格子(含道路等设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