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山东、西、北三面陡,仅南面一面较为平缓,而榜山阵地最长的一个尖角就位于南坡上。要攻打这个尖角,从正面进攻,虽然坡度较缓,但要面对尖角两边的全部火力,从侧面进攻的话,坡度太高,又容易给打下去。
第8营要攻占榜山必须仰攻冲击,除了榴霰弹之外,负责支援他们的旅炮兵的加农炮和榴弹炮都很难有效的攻击躲在榜山山顶壕沟内的明军,而不能落在壕沟内的霰榴弹,对明军的杀伤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壕沟这种低技术手段被认为是防御炮火的有效方式。
当然,要攻击战壕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用臼炮――这种迫击炮的前身弹道弯曲,对壕沟的攻击非常有效。但是因为臼炮沉重,射程又近。除了在攻城炮兵中装备大口径臼炮之外,野战炮兵完全没有装备。一时半会也等不及后方调运。
要是在从前,杨增会毫不犹豫地下令部下上刺刀冲锋,直接击溃窝在壕沟里的明军。但就侦察报告来看,明军不但兵力和第8营相当,装备的火器和弓箭也很多。明军躲在壕沟里面,目标极小,掩护大部队冲锋的轻步兵几乎打不中任何东西。而敌人一旦在壕沟内开火,不论火器齐射还是弓箭抛射,都能给冲锋的步兵以重大杀伤。
从侦察兵的报告来看,明军的战斗意志不错,军官指挥得力,训练也有章法。以往全军突击式的常规的冲锋虽说不一定失败,但是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伤亡。
xs63联勤尽管在封川县设立兵站,囤积军火,但是这东西转运来起来不但有联勤的运力问题,还有安全性上的麻烦。黑火药的稳定性远不如各种猛炸药。所以转运采取多次少量的方法,补给就更为缓慢了。
要是一次猛攻拿不下来,第二次突击他们能依赖的炮火就会大幅度下降。士兵就只能靠投送炸药和白刃突击来作战了。
在第3营和攻城炮兵连登陆梧州城南修筑工事的同时,杨增的第8营在桂江西岸的珠山脚下登陆。
尽管他们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是附近山上的明军并没有乘着他们登陆的时候发动袭击,只有一部分士兵迫近观察,负责外围警戒的轻步兵一射击就立刻丢下伤亡人员逃走了。
第8营已经提前吃过午饭,并好好地睡了两个小时觉,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按预定作战计划,梧州攻城战的第一枪会由第8营打响,此刻士兵们个个磨拳擦掌,战意高昂。
按照旅侦察连提供的报告,珠山无明军守卫,只配备了少量的哨所人员,也无工事。北面是明军重兵驻扎的榜山。珠山海拔最高只有11米左右,而榜山的最高海拔也只有38米左右,只能算是丘陵,但是在这梧州城周边算是制高点了米,比对岸的梧州城西墙要高得多。即使是冷兵器军队作战,榜山也是梧州城外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