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旅侦察队的报告,榜山和周边有大约一千人的明军集团防御,战斗力不低,尤其是里面有熊文灿的“新军”,装备着南洋式步枪,而且使用者的火力发挥水平不错,射击准,开火时机掌握也比他们以往遇到的明军强。
另外,这支明军还混合装了大量的轻型佛朗机炮――这种轻型佛朗机炮与其说是“炮”,不如说是重型火绳枪,尽管笨重,但是在射击速度和杀伤力上表现不错,如果步兵突入到射程之内,这东西就能给步兵大量的杀伤。
明军照例还混合装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火器,这些东西的威力参次不齐,但是只要在适当的时机发射,还是能给进攻部队相当大的杀伤。从侦察兵的几次试探性侦察来看,榜山的明军比以往他们遇到的各种武装都要“沉稳”,很少随意开火,而每次开火都能形成瞬间大量的火力投射,在近距离往往能一下子压倒轻步兵的火力。最关键的是,明军修筑了壕沟和工事。
明军在战斗中“筑垒挖沟”并非新技术,在明末与后金的战斗中,为了对付后金的重装步骑兵的冲击力,多采用野战筑营,以火器拒守的战术。八旗往往要等到明军随军火药弹丸用净才会发动冲击。
杨增在珠山上设立了临时指挥所,他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对面明军的阵地。明军的壕沟依山而建,大体呈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有两层。杨增看到的正是这个四边形工事的其中一个尖角处,杨增感叹,这奸细还真是行家里手,伏波军构筑战壕等野战工事的方法、思路都学到了位。
榜山东、西、北三面陡,仅南面一面较为平缓,而榜山阵地最长的一个尖角就位于南坡上。要攻打这个尖角,从正面进攻,虽然坡度较缓,但要面对尖角两边的全部火力,从侧面进攻的话,坡度太高,又容易给打下去。
第8营要攻占榜山必须仰攻冲击,除了榴霰弹之外,负责支援他们的旅炮兵的加农炮和榴弹炮都很难有效的攻击躲在榜山山顶壕沟内的明军,而不能落在壕沟内的霰榴弹,对明军的杀伤只能说是聊胜于无。壕沟这种低技术手段被认为是防御炮火的有效方式。
当然,要攻击战壕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用臼炮――这种迫击炮的前身弹道弯曲,对壕沟的攻击非常有效。但是因为臼炮沉重,射程又近。除了在攻城炮兵中装备大口径臼炮之外,野战炮兵完全没有装备。一时半会也等不及后方调运。
要是在从前,杨增会毫不犹豫地下令部下上刺刀冲锋,直接击溃窝在壕沟里的明军。但就侦察报告来看,明军不但兵力和第8营相当,装备的火器和弓箭也很多。明军躲在壕沟里面,目标极小,掩护大部队冲锋的轻步兵几乎打不中任何东西。而敌人一旦在壕沟内开火,不论火器齐射还是弓箭抛射,都能给冲锋的步兵以重大杀伤。
从侦察兵的报告来看,明军的战斗意志不错,军官指挥得力,训练也有章法。以往全军突击式的常规的冲锋虽说不一定失败,但是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伤亡。
如内容未显示全,请浏览器中打开:(千篇小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