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兄说得是!这髡贼就是依这三条行事!”
“想不到黎兄隐居乡下,却对城中之事看得如此明白。”
……
黎遂球摆摆手,别看他久居板桥,实则对城里城外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包括老仆每月三次送来的《羊城快报》,他都仔细读过。每篇新闻、每篇报道,连着广告都反复读过几次,为得便是从中破解出澳洲人“蛊惑人心”之术。
在黎遂球看来,澳洲人的“船坚炮利”“奇技淫巧”都是“微末之术”,真正厉害的,在于他们的招揽人心之术——近乎是妖术。
从他们初登海南到占领广州,还不到十年时光。据闻琼州已是“大治”,不但生计无着的百姓争相渡海前往,连本地的不少富豪商贾都到临高去买房置地,修起了安乐窝。黎遂球原本不能明白,一股海外蛮夷,靠什么蛊惑人心,引诱得大家都铁了心的往琼州这个荒蛮之地跑。甘于为髡贼修桥铺路,做工务农,临阵厮杀,不但建起了人人称羡的安居乐业的“小天堂”,还能让从贼的百姓变成强兵,冲阵厮杀毫无畏惧。
xs63多数人不认为这是“澳洲式”的科举。虽然在形式和大明的科举大同小异。但是录取人数极多,而实际所授得不过是些“微末小吏”。别说什么“翰林”之类的“清要官”,便是州县之类官职都没有。据说第一名不过是派到税局收税——要在大明,根本连“吏”都不算,勉强算是“胥”。
大家一致认为,这不过澳洲人“沐猴而冠”,用科举的形势来收揽人心,招揽一批落魄的读书人为其所用。顺便给自己涂脂抹粉,争“正统”。
“录用的大多是文童,有的连文童亦不是。不过是在社学里念过几年书,识得几个字罢了——连店铺里的伙计也录取了不少,据说只要能写能打算盘,就算是澳洲俊才了。”
“据说那公务员考试的头名状元,是香蜡店里的少掌柜!总算这髡贼也要脸,没有弄个夸官游街的调调,不然真正是羊城蒙羞,斯文扫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