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项目,他才知道原来临高还有人在搞漆包线这些玩意,不过那是另外一个研究方向,项目名称是“电子元器件开发组”,主持人是他的同行修语轩。
修语轩本是通信工程出身,自登陆以来,主要的工作就是维护临高电信的机房。虽然工作地点不同,干得活基本一样。
眼见着这机房维护的工作实在没前途,修语轩走了钟利时的门路,进了科技部下面的“电子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当然是光杆司令。
修语轩在电子所忙于“复原”各种电子元器件――说起来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并不困难,难的是原料严重依赖精细化工,所以休所长的工作并不顺利。
现在听说有人要啃继电器这块骨头,修所长不仅亲自上门拜访,交流了跑项目、维护机房的心得,最后送了一套他专门从大图书馆搜集来的技术资料。
送走了修语轩,他随手打开了修语轩送来的文件夹,头一本就油印的小册子《漆包线简易制造法》。下面还有一行字科技部内部读物,注意保存。
看着小册子的标题,冯诺的心里就是一阵嘀咕。翻开前言,虽然去掉了不少有时代性的词汇,但是那熟悉的行文风格还是让冯诺立刻明白了这是一本大跃进时期编撰发行的所谓“土法制造”小册子。
冯诺的眼皮又是一跳,近两年制造总监部和企划院已经多次发文给各个部门,特别要求工业口、科技口、军工口各技术研发小组谨慎使用大跃进甚至是解放前的“土法、简法”。注意标准化问题,淘汰过于落后技术。尤其是指出使用此类土法必须先做小批量试验,不可盲目上规模投产。
不过对他这个百分之百的外行,还是这类小册子更容易理解和试验。
“算了,因陋就简就因陋就简,咱临高这些东西,哪样不是从山寨土法上马开始的,凭什么我们的项目从开始就要一切向旧时空标准看齐?”冯诺心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